昨日一大早,48歲的漯河市民王科聯(化名),在醫院病房內用碎玻璃割腕自殺,所幸被及時發現并立即救治,生命無虞。“他在醫院被我們免費救護快1個月了,連吃飯都是醫院免費供應并由醫護喂食的,他的自殺行為讓我們很無奈、很受傷。”院方負責人昨晚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王科聯因突發腦梗塞導致右側肢體偏癱,他沒有子女、父母,也沒有住處和固定收入。他想入住社會福利院,但因不符合相關法規而不能如愿。該如何給像王科聯這樣的“三無”人員以人道關懷?昨日,記者對此展開調查。
【事件】無親人照料而自殺所幸及時被救治
昨日上午,記者在漯河市中醫院急診科觀察室內,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王科聯,他看起來無精打采,右手腕包著紗布。“在醫院沒有親人照料,感覺很孤單,不如死了算了。”王科聯說,現在突然成了廢人,感覺生不如死。值班的護士告訴記者,早上7時30分許,她看到王科聯的右手腕鮮血直冒,地面上還扔著碎玻璃瓶子,就趕緊喊人來救治。
“前幾天他就有輕生的想法了,但我一直勸他要想開些。”漯河市中醫院醫務科科長毛新發告訴記者,5月26日,王科聯突然暈倒在文化路,被接到該院神經科治療,最終確診為突發腦梗塞。后經近半個月的治療,他脫離了危險。
6月3日,王科聯被安排到急診科觀察室,吃住都是免費。為了解決他的后顧之憂,醫院多次向其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、區民政等部門反映情況。
【背景】身患重病,喪失勞動能力
據王科聯介紹,他今年48歲,還有兩個哥哥,但都各自成家,自己一直跟父母在外租房子生活,前幾年父母相繼去世,沒有了住處,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就當了搬運工。“一天能掙幾十元錢,夠自己吃飯。”王科聯說,自己曾經結過婚,但又離了,也沒有子女,但突然患病成了廢人,這讓他很絕望。
“這幾天來,我先后到馬路街辦事處、源匯區民政局跑了好多趟,但他們一直拒絕接收。”毛新發告訴記者,王科聯在急診科呆了近一個月了,一直在醫院也不是辦法,想幫忙解決他今后的生活問題,但只有市市民政局同意盡快為他辦理低保,而其他部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。
“王科聯居無定所,又沒有兒女,沒有勞動能力,成了‘三無’人員。”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有關人員表示,依據現有的救助法規,入住漯河市社會福利院的條件是18歲以下的孤殘兒童、棄嬰、60歲以上的“三無”老人,王科聯只有48歲,不符合入住社會福利院的相關條件。
【律師】應給予人道關懷,有關部門必須管
“我已經50歲了,是下崗職工,也是低保戶,平時全靠妻子賣熱干面為生,根本沒有能力照顧弟弟。”王科聯的二哥告訴記者。據了解,王科聯的大哥年事已高,也是個低保戶,且與弟弟20多年沒有來往了。
“我查閱了相關資料,我國法律法規針對‘三無’人員的救助確實存在空白,這需要抓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。”河南長風律師事務所的劉文奇律師告訴記者,但民政部門有為“三無”對象提供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護理、特殊教育和康復治療等項目的服務職責,應給予王科聯人道關懷,不能坐視不管。
“目前最好的辦法,就是讓王科聯入住社會福利院。”毛新發說,王科聯的情況應該由民政部門來協調,他們不能以不符合法規作為“擋箭牌”。昨日記者從漯河市民政系統獲悉,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解決王科聯的救助問題。
[責任編輯:黃逢春 ]